回到这片土地之初,靳小刚内心始终有一个梦想,就是如何让静宁的果树减少病虫害,果子更加清甜可口,香飘四海。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,在工作的13年里,靳小刚始终保持着一股热情,作为林业系统的中流砥柱,业务精湛和踏实奋进是群众、同事对他的一致评价。
2018年6月,城川镇吴庙村、高湾村的果农吴进军和陈伟反映:他们的果园里出现了一种新病害,叶片有烟煤状霉菌,不知该怎么办。靳小刚第一时间赴两村调查,发现这种病害在静宁葫芦河流域苹果园已大面积流行。“这次病害为首次发生,已经引起果农的恐慌,因为时间紧迫,实验器材所限,我就赶紧联系了自己大学期间的导师,利用柯赫氏法则,鉴定出此病害的病原为苹果黑星病菌,确诊这种病害为苹果黑星病。”靳小刚说道。很快,他依据其特性,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,制定了病害防治历,在很短的时间里控制住了病害的传播,为群众挽回了经济损失。
起早摸黑,跋山涉水,穿荆刺,吃干粮是靳小刚工作的日常。三伏天,他穿梭于大山峡谷和田间地头,寒冬腊月,老百姓都开始杀猪过年了,靳小刚还在为群众讲解经济林栽培技术。对群众不予理解的政策,他总是耐心解释,对林业防灾减灾技术知识,他总是手把手地教,直到教会、教懂为止。
“只有勤于调查,刻苦钻研,才能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。”靳小刚说道。2014年6月,治平镇杨店村小学周围苹果园连年发生苹果锈病,造成大部分农户商品果不到10%,个别农户绝收。靳小刚了解到情况后,第一时间赶赴现场,逐园逐树地进行检查,发现离学校越近的果园,危害越重,源头在哪?没有头绪。他翻阅书籍查资料,同时运用所学的植保知识,经过专业分析,迅速找到“嫌疑犯”的藏身之所——小学门前的两行刺柏树,为了根除病害,他同村支部、学校协商后,将病源刺柏连根挖除,自此以后,这里再也没有发生苹果锈病。
与此同时,他及时在《静宁森防》向全县果农发布了《苹果锈病防治策略》,引起了全县干部群众的重视,以后在乡村绿化中,各级政府部门有意识地在果园周边避免栽植刺柏、桧柏等苹果锈病转主寄主,有效预防了苹果锈病的危害。
从业以来,靳小刚不断地运用所学知识,和其他同志积极探索、研究和推广林果业生产适用技术。他先后参与、组织的《苹果园再植技术示范与推广》《苹果腐烂病、霉心病绿色防控试验示范研究》等课题,直切要害,紧扣命脉,为广大果农在果树种植管理中提供了技术支持。《苹果重茬建园暨矮砧密植省力化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》2016年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、《苹果重茬建园暨乔砧密植省力化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》2017年获甘肃省林业科技进步三等奖、《药肥减施增效木霉生物菌肥研发及推广应用》2020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,这些林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,为静宁县果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。
“每年只要闻到果园飘香,听到果农增收,心里比吃了蜜果还要甜。”靳小刚说道。他默默践行着当初回乡的初衷,以“为民服务孺子牛、创新发展拓荒牛、艰苦奋斗老黄牛”的精神服务着他脚下的这片土地,甘于奉献,忘我工作,感动着当地的群众,也带动了他身边的同事奋力拼搏,成为林业战线上的一支生力军。